以上两个典型场景都是笔者近期办案真实发生的,案件目前仍在审理中,但由于公章的问题,都导致案件变得复杂,明显加重我方的举证责任,我方败诉风险急剧加大。最终这两个案件的结果,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财产的损失。

    场景一发生的原因是企业对于公章印制、管理、使用不规范、不严格导致的,是企业内控问题;场景二发生的原因是对于大额交易,未对合作伙伴做的尽职调查,没有认真辨别公章真伪。这两类事件,对于中小微企业老板有警示作用,应足够重视和警惕这些公章事件。

    公章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章之于企业老板,就如同玉玺之于君王,涉及到企业控制权的合法性问题。企业对外签署合同、协议之类的外部正式文件均需要加盖公章,可以说谁控制了企业公章,谁就控制了企业,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往往伴随着公章的争夺。

    近两年围绕公章,发生了几件热点事件,引起公众极大关注。比如李国庆当当网的抢公章事件,以及事后李国庆在线直播时“调侃”回应将公章挂裤腰带上,让网友们纷纷热议。之后,腾讯向老干妈追讨广告宣传费的民事案件,最终出人意外的演变为合同诈骗刑事案件。网友一片哗然,堂堂互联网巨头腾讯竟然被几个骗子冒充老干妈员工,用假公章骗了几千万。李国庆抢夺公章,是围绕公司内部控制权展开,抢的是“真公章”;腾讯与老干妈的事件,则是被“假公章”欺骗,导致公司巨额财产的损失。

    公章如此重要,但笔者办案过程,还是时不时的会遇见一些“公章”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本质还是企业老板没有意识到公章的重要性及相应的风险,无论什么企业,都应该针对这两类公章事件,建立最基本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对于场景一、二公章事件,笔者建议如下:

  •     建立最基本、最简单的公章印制、管理、使用的制度和流程
  •     明确公章类别和数量,一般包括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由于互联网在商事业务中的普及,电子章也被普遍使用,如果公司使用电子章,一定要明确使用电子章人员名单和权限。特别注意要严格限定公章的数量和种类,公章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管理越困难。
  •     安排专人管理和使用公章,公章,包括电子章应加锁或加密保存;各个部门的人员如需使用公章,需要事先向有权限的人员申请,经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后要在公章使用表格上登记。
  •     对于交易金额的大的业务,做必要的尽职调查,确认交易对手参与人员的身份、职务、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去验证,如果这些人员确实属于交易对手的员工,且有证明材料,即使公章是假的,也很可能被法院认定为表见代理,双方的合同、业务往来是有效的。
  •     双方签订合同时,先查阅双方过往的合作文件记录,是否有交易对手人员和公章的信息,交易对手的人员和加盖的公章是否与之前的保持一致。如果之前从来没合作,交易金额又很大的情况下,那更要警惕,建议委托律师去调取交易对手的工商内档(在企业信息公示网或企查查上查的企业信息属于工商外档),通过工商内档可以进一步核查交易对手的实力和资信。另外,一般公司内档中会有企业公章样式,还可能有股东会、董事会会议决议,可以用来核对交易对手公章的真假。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让交易对手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出具针对本次业务的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

 

文章作者:李卞